環境問題倒逼綠色建筑熱潮
所謂綠色建筑,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筑能耗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8%以上。在既有的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3倍。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左右,超越工業用能,成為用能*領域。
而澳大利亞綠色建筑委員會在2013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在同樣的自然條件下,綠色建筑相比傳統建筑,能源消耗減少60%,建筑材料使用減少一半,用水消耗量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60%。
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堅決向污染宣戰。顯而易見,綠色建筑是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戰略的主力軍。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和預防我國建筑領域產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成為各地地方政府與地產商共同面對的任務。
綠色建筑在國內并非新興事物,早在十幾年前,國內不少房地產企業試水綠色建筑領域,他們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建造了一批經典項目,成為我國綠色建筑的代表。
近十年中,國家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不少政策和規定。2006年,《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正式頒布,綠色建筑開始在部分地區大面積推廣;2013年年初,國務院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全國性的大規模綠色建筑行動開始;今年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通知,把綠色建筑行動引入保障房建設中。
中國正在掀起一股綠色建筑建設狂潮。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評出綠色建筑標示項目1446個,綠色建筑面積達到1.6億平方米。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年初的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表示,中國的綠色建筑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2014年預計將新增綠色建筑1.7億平方米。
事實上,綠色建筑的崛起已經成為化的趨勢,將成為減輕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是,很多其他國家都在想辦法綠化既有城市,中國卻有機會從頭打造全新的可持續城市環境。
在我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城鎮化建設中,綠色建筑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主要指標顯示,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將由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
為了實現綠色城鎮化目標,國家鼓勵新型城鎮化建設使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尤其要加大推廣LED燈、保溫隔熱材料、雙玻中空密閉窗戶、太陽能熱水器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