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標準的提出和發展與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它經歷了由定性評定到定量評定兩個階段。表面粗糙度對機器零件表面性能的影響從1918年開始首先受到注意,在飛機和飛機發動機設計中,由于要求用少材料達到大的強度,人們開始對加工表面的刀痕和刮痕對疲勞強度的影響加以研究。但由于測量困難,當時沒有定量數值上的評定要求,只是根據目測感覺來確定。在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很多工業國家廣泛采用三角符號▽的組合來表示不同精度的加工表面。 粗糙度儀又叫表面粗糙度儀、表面光潔度儀、表面粗糙度檢測儀、粗糙度測量儀、粗糙度計、粗糙度測試儀等多種名稱。它具有測量精度高、測量范圍寬、操作簡便、便于攜帶、工作穩定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金屬與非金屬的加工表面的檢測,該儀器是傳感器主機一體化的袖珍式儀器,具有手持式特點,更適宜在生產現場使用。外形采用拉鋁模具設計,堅固耐用,抗電磁干擾能力顯著,符合當今設計新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