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在新型城鎮化的整個背景下展開的,是建設要圍繞并且達到新型城鎮化的五個要素,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這五大要素的內涵其實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們整個智慧城市建設中所要考慮的一個出發點。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來說,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3.73%,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欠賬,人口容納能力不高。我國城鎮中還存在大量的“城中村”、“棚戶區”、“空城、鬼城”現象。如何做好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和市民化,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是以人為本的題中之義。 2、四化同步 從四化同步來講,正確處理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推進城鄉一體化,解決“三農”問題;正確處理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關系,推進產城融合,不斷創造新的非農就業機會;正確處理城鎮化與信息化的關系。 3、優化布局 從優化布局角度來說,針對著東、中西部城鎮布局與資源承載力不匹配,大中小和小城鎮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群布局不合理,城市群內分工協作不夠、集群效率不高等問題,構建“兩橫三縱”總體城鎮空間布局體系,做到“大分散、小集中”均衡發展;優先發展21個城鎮群,落實大中小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方針,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各類新型城鎮建設,如綠色、低碳、智慧、人文等;設市規模、范圍和模式、城市政府性質與區域政府、行政區劃與城市空間等。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4、生態文明 從生態文明的角度來說,針對著土地、水和其他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病和城市安全問題多、難以解決等,做到集約節約利用資源,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解決大城市病和城市安全問題。 5、文化傳承 從文化傳承來看,存在著城市景觀結構與自然地理特征不協調,城市文脈的破壞;千篇一律,地方特色的喪失。需要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形成市民對城市文化特點的共識,采取有效措施,恢復重要歷史遺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