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綠色建筑暢想互聯網+模式
|
|
發布日期:[2015-04-13] 共閱[1086]次 |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一屆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透露,中國城科會將于兩個月內推出綠色建筑標識的申請咨詢監測評估網絡系統,且提供免費軟件,實現申請、咨詢、監測、性能評估、管理一體化。 綠色建筑發展已經到了新常態。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截至2020年,新建建筑的綠色建筑面積要達到50%以上。綠色建筑未來如何走,如何走得更好,諸如此類問題擺在了行業面前。 仇保興介紹:“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的數量逐年提升,尤其是三星、二綠色建筑的增長幅度都在將近1倍以上,2014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超過了1億多平方米。"在已有1億多平方米綠色建筑面積的基礎上,我國綠建目標設置為3億平方米,預期處于高速增長狀態。2015年全年計劃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5億平方米,累計完成重點城市高耗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600萬平方米,建立健全的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促使高耗能公共建筑按節能方式運行。 深圳是全國大的綠色建筑示范區。目前,深圳已獲得208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綠色建筑總面積超過2100萬平方米,深圳已成為我國綠色建筑建設規模和密度大的城市之一。 “堅持示范,堅持與信息化緊密結合,尤其是BIM技術的廣泛使用。"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如此提及綠色建筑與信息化的關系。 而在仇保興的構想中,互聯網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將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被傳統行業視作延伸觸角的有效方式,積極打造互聯網+綠色建筑的模式包括:提供免費軟件,如節能評價軟件、通風軟件、節水節電軟件等。收集基礎數據,并設計能夠將國內數量龐大的基礎軟件整合起來的云計算軟件。同時,要在建筑的新部品、新部件、綠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藝上互聯網化。此外,標識管理要實現互聯網化,給建筑安上“芯片",收集用戶電耗、水耗、燃氣、供暖等數據 。此外,施工物聯網化,可以實現零庫存、低污染、高質量施工。而運營階段引入互聯網思維,就能夠像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一樣,利用手機操控自己的住宅。甚至可以將綠色建筑設計放到互聯網上,讓大眾與設計師合作,設計自己的家園。居住者可以跟蹤綠色建筑設計、施工、調試運行全過程。 互聯網+模式未來還將為物業公司的“綠色"管理助力。目前我國沒有哪一家物業公司能滿足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垃圾分類回用等四個方面需求。綠色建筑物業管理未來稱得上是一個龐大的新興行業。按精細測算,北京2/3的建筑倘若采取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措施,可以節省出超過南水北調的水量。作為萬億級市場,在建筑里面循環可以節約35%以上的資源。 同時,想方設法讓綠色建筑走出設計室,讓民眾可感知、可監督,激發居住者節能、節水的積極性。要讓民眾知曉綠色建筑能夠給生活帶來的改善,經濟性和健康性是兩個重要的方面。在設計上,還需要更加注重性能的可視性。讓居住者參與進來,打造管理自己的建筑。 將生態友好理念與節能減排結合起來,讓綠色建筑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延伸,利用建筑的余能、余水以及建筑垃圾,可以實現與大自然的共生。例如:室內培育植物、蔬菜、水果;調節室內溫度、濕度可調可控,生產新鮮安全的蔬果,利用污水和雨水,吸收VOC、PM2.5,增進環境美感。 【觀點】 中國目前每年開工建筑20億平方米,差不多占*總建筑量的45%。*50%的鋼筋水泥玻璃類建材在中國被消耗掉。我國的建筑量、建筑能耗是巨大的,同時中國建筑的發展對世界影響也是深遠的。中國需要通過建設綠色建筑,構建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美麗中國,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新型綠色發展模式。 能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除了設備、技術的應用,“人"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大數據將為綠色建筑領域的發展帶來的機遇。 綠色理念是指平衡資源投入和產出、成本和品質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綠色戰略不僅是綠色建筑本身,更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樸素自然的價值觀。 70%的節能潛力在30%的建筑中。在下一輪化競爭中,大數據極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間競爭的利器。中國應該利用大數據進一步為“綠色建筑的規范化運行服務"。 什么叫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就是在滿足正當性需求的前提下,從建造、使用、維護到拆毀、消除全生命周期里面資源消耗小化,這是綠色建筑,也叫可持續建筑。綠色建筑是綠色經濟的構成部分,是可持續經濟的構成部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