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冬暖夏涼,關上窗外面的聲音進不來,每月水費電費還比過去節省……在江蘇南京上坊保障房片區康居園,60多歲的拆遷安置戶老方對綠色建筑的感受很深。
據了解,目前江蘇綠色建筑數量位居全國,約占全國總量的1/4。2015年,江蘇綠色建筑總面積將突破1億平方米,區域綠色發展實踐的示范效應正在不斷擴大。
近日,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電視會議上,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漢春表示,“十二五"以來,江蘇注重循環經濟制度建設,著力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和重點領域示范試點,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與2011年相比,能源產出率由1.25萬元/噸標煤上升到1.96萬元/噸標煤,水資源產出率由55萬元/立方米上升到130萬元/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80.1%上升到88%。
加強循環經濟制度建設
近年來,江蘇省緊緊圍繞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支撐體系,先后編制了《江蘇省循環經濟“十二五"規劃》、建立了循環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和專項資金制度,夯實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工作基礎。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江蘇省循環經濟條例》立法工作、循環經濟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同時開展戰略分析和頂層設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力促進節能減排,增強環境保護力度。"王漢春說。
記者了解到,2012年,江蘇啟動了循環經濟立法工作,《江蘇省循環經濟條例》力求突破創新,通過總量控制、重點監管、考核評價等內容加強條款的硬約束和可操作性,預計今年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2014年,江蘇采取市場化措施,以合理引導資源配置為宗旨,啟動了循環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該平臺以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的公共服務、產業共生、線上互通線下交易等功能,并將于今年運行。
促進園區改造規模發展
園區循環改造是江蘇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在江蘇省出臺的《全省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70%的*園區、50%的省級園區完成園區循環化改造任務。
王漢春表示,為確保園區循環化改造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江蘇采取了強有力措施,強力推進。主要做法有:建立推進工作機制,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全省推進工作會議,并將其列為江蘇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工程。并組織各地、各園區代表進行了3次集中培訓,開展了園區循環化改造專家行等活動。開展了2次投融資對接、循環經濟專業化服務公司推介活動,達成了近百個循環化改造項目融資協議。著力開展示范試點建設,確定了36個省級示范試點園區,省財政每年拿出1.5億元支持省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項目建設。同時,江蘇省大膽創新,提出了建立全省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和蘇州市17個園區整體改造的設想,并組織實施。
據統計,2014年年底江蘇省135家省級以上園區,有97家啟動循環化改造。并且有4個*、36個省級示范試點園區,359個支撐項目中104個項目已完工,24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項目實際投入418億元,超出省政府確定年度進度目標。
推動重點領域試點示范
王漢春說,江蘇將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改革創新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試點示范建設,促進循環經濟全面發展。
結合江蘇廢棄物特點推進“城市礦產"建設。在培育邳州再生鉛產業集聚區、如東再生資源集聚區等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基礎上,江蘇組織開展了兩批省級示范基地(企業)單位建設,確定了1135個示范基地、24家示范(企業),再生資源集聚量已達3000萬噸,其回收價值達1100億元。
深入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蘇州、常州、徐州、鎮江等4市被列為國家試點城市,將南京、無錫、淮安等9個市、縣(市)列入省級試點城市。目前,全省已有3個城市完成餐廚廢棄物項目建設,處理量每天達600噸,7個城市項目已開工建設或進行項目前期工作,預計全部建成后將達到每天2550噸餐廚垃圾處理能力。
強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研究制定了《江蘇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考核辦法》,以秸稈禁燒倒逼秸稈利用。完成了《秸稈綜合利用規劃》中期評估。加大財政支持力度,2014年安排了6.2億元,扶持建設規模化秸稈收儲利用主體。加強技術研發,制訂出臺了6項作業標準,舉辦各種類型還田技術培訓班395期。2014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
積極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快張家港國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建設。目前,全省再制造產業產值已突破100億元,成為江蘇省經濟新增長點。